防疫調整慢半拍,台灣怎麼跟得上世界
4月起台灣疫情爆發,政府應對卻都慢半拍,全民認真防疫爭取到觀察國際先例的時間,然而政府卻沒有超前部署,反而都要等到見招才來拆招,讓民眾手足無措,民眾黨立院黨團立法委員蔡壁如、總召邱臣遠、民眾黨基隆市議員參選人紀珈和林毓峯今(25)日召開記者會。

立委蔡壁如表示,今年的WHA十分遺憾台灣仍被排除在外,像是印太經濟架構,正式參與組織,才能做rule maker,而不只是rule taker,外交應有更多想像,例如即便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仍然願意在氣候變遷等議題合作;美中霸權都願放下身段,而台灣的脾氣卻比G2還大。在自由民主的底限下,期許政府能展現更靈活且彈性的外交政策,務實參與國際。

蔡壁如指出,回歸國內疫情,公衛講求洞察先機,政府卻一直未能落實的超前部署,尤其台灣疫情爆發時間較晚,讓台灣有參考其他國家疫情發展的機會並提前準備,而不是見招拆招而已。以氣候、慣俗、管控措施與台灣相近的新加坡為例,在今年初Omicron爆發後,約7週確診數達到相對高點,然後維持約4週高原期,之後便快速降溫。從疫情趨勢研判,台灣現階段已進入高原期,然而確診數是死亡數的先趨指標,因此在確診數見頂後,重點便轉向能否壓低後續的死亡數。

蔡壁如表示,新冠肺炎除了造成感染死亡,更會排擠治療其他疾病的醫療量能,造成間接死亡。依據台大陳秀熙教授等人的研究,台灣從4月底到5月中旬,70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開始出現公衛學上「超額死亡」的現象,代表疫情已有排擠醫療量能的疑慮。政府應參考各國的「考古題」,減低無症狀/輕症耗用行政與醫療資源,大染疫時期,重點在於維持醫療量能;如韓國與新加坡,死亡率都沒有隨確診數升高,而這便是台灣接下來的目標。

立委邱臣遠直言,兒童確診數、致死率攀升,全國的家長大概都睡不安穩。兒童的確診及死亡數不斷攀升,一再顯示兒童防疫配套措施還不到位,家長求助無門又心急如焚,政府的作為卻不能撫平民眾的滿腹怒火,難道真的只能像衛福部陳時中部長所說的「要怪,就怪病毒吧」?

邱臣遠表示,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指出,Omicron感染爆發,17歲以下兒童住院率迅速上升。美國的經驗都已經告訴我們了,那政府到底準備好沒有?政府應全面提升兒童醫療量能,讓重症兒童能快速獲得妥適的醫療照顧。近期兒童確診引發腦炎的案例增加,家長最關切的就是兒童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打得到疫苗。但各縣市的兒童疫苗預約都被秒殺,根本一劑難求。陳時中部長一直說,「疫苗量足夠,請民眾放心。」但仔細看看各縣市兒童BNT疫苗的開打時間,最慢的要等到6月15日才能打到,讓民眾如何放心?

邱臣遠指出,各國研究陸續發現,民眾染疫後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的後遺症,影響患者康復後的生活,常見後遺症包含疲倦、胸悶、胸痛及腦霧等。兒童症狀可能有細微的不同,因此仍有必要持續觀察。英國現在已經建立了 15 個專門的兒科中心,為確診兒童提供新冠長期病症護理,而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也在進行類似的配套措施。

民眾黨基隆市信義區議員參選人紀珈表示,Omicron本土疫情自4月發展至今,基隆取得了三個第一、確診率第一、確診死亡率第一及基隆市議會史上第一用唱名表決由口頭質詢改為書面質詢。目前基隆僅有一個篩檢站有提供用藥服務,讓民眾只好在風雨中排隊,顯示地方政府在資源配套及資訊傳達流通上有許多瑕疵,基隆市政府應參考其他縣市的車來速等便民政策,與市民同一角度。另外,基隆市仍有其他弱勢族群在取得快篩試劑上有諸多不便,希望基隆市政府可以研擬擴大快篩試劑發送族群。

紀珈認為,無論是地方首長或是民意代表,應時時與民眾站在同一線,遇到行政問題應積極面對並提出改善方式,能夠擁有今日的身份地位,是當時承載著許多市民的期望,別讓曾經支持的民眾一再失望。

基隆市中正區議員參選人林毓峯提到,有確診民眾已回報數次個人資料,政府單位仍未發隔離通知書,地方中央互推責任擺爛。還有民眾一家五口四人確診,但4份隔離通知書到現在還沒收到,電話詢問1922、1999、衛生單位,地方中央互推責任擺爛不發。地方說中央把系統更新,所以民眾資料都抓不到;中央卻說,地方衛生局可以即時看到資料。中央地方互推責任,重點民眾還是沒拿到隔離通知書。

林毓峯表示,有民眾一家四人確診,卻只收到一份隔離通知書,而且填報個人資料後,居隔地址是錯的,還多了一隻不明電話號碼;民眾只能努力打電話或到現場排隊申請,一直重複再申請,還是無法拿到隔離通知書,政府這個系統到底出了甚麼問題,搞得民眾抱怨、第一線人員忙翻天。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