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權益誰來顧?政府計畫做半套? 民眾黨團籲:軟硬體建構無障礙校園
校園無障礙設施推動行之有年,卻還有不少學校只有做半套,民眾黨團立法委員賴香伶和副總召高虹安今(14)日召開記者會,邀請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老師楊聖弘、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社工師游鯉綺和《政大學聲》總編輯程心,呼籲政府重視身心障礙者權益,不能讓校園無障礙淪為口號。

立委賴香伶表示,台灣在《特殊教育法》第33條明訂「學校須依身心障礙學生需要,提供無障礙環境」,教育部每年也編列約1億元預算,協助改善各大專院校的身障福利措施,但不少學生反映,校內無障礙設施並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以彰化師範大學為例,教學與行政大樓的無障礙坡道實際使用時過於陡峭,對坐輪椅的學生非常不友善。

賴香伶指出,無障礙設施應朝向通用設計,消弭弱勢族群與一般人的隔閡,讓所有人都可公平、平等的使用,畢竟行動不便並非只有身心障礙者會遇到,還有像是因為意外而短期拄枴杖、坐輪椅的學生及育兒的教職員,籲請教育部推廣無障礙設施融入通用設計,並訂定長期優化計畫。

賴香伶表示,現有政策是教育部每學年度請學校於「校園無障礙設施管理平臺」,填報校內無障礙設施狀況,以及是否符合法令規章,另外也會公告學校可申請補助大專校院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案,審核學校計畫後再核撥補助款。但審核時並未採納學生使用經驗,為改善品質及使用效能,教育部應要求學校提報核銷補助資料時,涵蓋學生實際使用經驗回饋,減少不符合需求的設施。

立委高虹安直指,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2008年生效,台灣施行納入CRPD精神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超過7年,政府看似未致力改善,例如可找到哪裡有無障礙設施的「臺灣大專院校無障礙校園地圖」(U-CAT),網站已經掛掉1年,教育部花1年9個月、斥資1263萬元委辦打造,如今登入只會出現「TIMED_OUT」伺服器連線時間過長,沒有回應。

高虹安指出,教育部曾拿這件事情當作績效,提及109年前已調查24所724棟建築物、9185項無障礙設施,並製作教學影片分享使用,但沒有一個學生可以透過這個系統取得資訊,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弔詭的是,教育部還是在「補助大專院校改善無障礙環境、建置校園無障礙環境開放資料平台」上,編列7782萬元預算,到底這筆錢用到哪裡去了?

高虹安表示,教育部做事不要只做半套,不只硬體要無障礙,軟體也必須要無障礙,盡速重啟U-CAT,以及加速無障礙環境資料建置,讓身心障礙學生在校園內通行時,也能上網查詢哪邊有設施可以使用,履行CRPD「可及性/無障礙」的精神。

楊聖弘老師認為,只要有心,一定做得到,以1950年成立的淡江大學淡水校區為例,校園延緩山丘而建,路面難免有高低起伏,不少建築物也較為老舊,要改建無障礙設施受到限制,不過在教育部及校方努力下,已有24處視障引導設施、24座斜坡道,每棟教學大樓內均依規定設置無障礙廁所(共26間),每棟教學大樓設置無障礙電梯(共14座),身障生也可騎乘特殊車輛入校。

游鯉綺社工師表示,校園無障礙環境正朝向全面無障礙進步中,不過在共融前提之下,應讓有特殊需求的身障生在入學前,就可由學校向教育主管機關申請改善計畫與經費,並且不受限於教育部每年的校園無障礙改善計畫,而是針對個人需求提供加強版支持服務,包括環境、輔具和人力的安排,才能讓障礙生的校園生活不受阻礙。

《政大學聲》總編輯程心指出,政治大學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對無障礙設施的原則是「從無到有,有再改善」,一般人在校內平凡的每一步,卻是身障者如履薄冰的日常,正因所有人都是校園設施的使用者,所以每個人的需求都應該被考量,若校園建設能看見「障礙」之外、人們的舒適度和隱性需要,友善將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人人都能共享、人人平等的通用環境。

民眾黨團呼籲,軟體方面,教育部必須盡速重啟U-CAT;硬體方面,校園無障礙設施應融入通用設計,參考學生實際使用的經驗回饋,制定長期優化計畫,持續改進校園的無障礙環境,讓所有人都能享有同樣的便利環境。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