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合併不該淪為政治獎賞 民眾黨團籲:先改革縣市資源分配
針對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已提出「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修正草案」,將該草案第一項「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其中的「且」改成「或」,預計最快24日院會可付委審查。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幹事長蔡壁如和立委張其祿今(21)日召開記者會,呼籲縣市合併要經過充分溝通,政府也應改革縣市資源分配問題,並納入《國土計畫法》與《財政收支劃分法》一併討論。

立委邱臣遠表示,縣市合併不應因人設事,民進黨急於推動《地方制度法》第四條修正草案,蔡英文總統在假日召集黨內大老討論修法,令人質疑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政治利益,有沒有先通盤檢討目前的地方行政區劃分及資源分配問題,否則明顯就是為了特定政治人物的選舉規劃而修法。

邱臣遠指出,竹竹併自9月提出後,執政黨始終忽略與在野黨、在地公民團體溝通,過程顯得粗暴。六都改制已經超過10年,但攸關地方財政分配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卻超過20年未修正,民進黨政府對外宣稱合併升格要與地方溝通,沒想到林智堅市長一拋出竹竹併後,馬上全黨總動員,對此民眾黨團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1.當這麼多地方升格為直轄市,其他縣市的財政和發展怎麼辦?
2.當一個國家有7個、甚至9個直轄市時,這是民主典範還是國際笑話?
3.為什麼不先面對長期以來,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缺失?

立委張其祿直指,應先解決「富都窮縣」的問題,因為直轄市六都獲得近71%統籌分配款,其餘縣市均分剩餘的29%,這般不公平分配加深了城鄉差距,許多縣市才會積極想爭取升格,因此在縣市合併升格之前,要先以「共同生活圈」為核心,處理「行政區劃分」問題,而不是為了選舉與政黨利益而炒作話題。

張其祿表示,縣市合併並非不可行,重點是為什麼要修、要如何修,合理規劃再適當修法,呼籲民進黨政府在修法之前,要先面對「區域發展與治理赤字」、「缺乏區域思考的土地規劃」和「區域發展下的地方政府角色」三個問題。

立委蔡壁如指出,當縣市升格為直轄市,基層的鄉鎮市自治選舉就被沒收,由市長改派區長,執政黨假藉升格之名沒收民主,但區域治理應「由下而上」,當年馬英九總統採用由下而上形式,經各縣市議會同意通過,六都才升格合併;蔡英文總統卻「由上而下」,替一個人選舉修法解套。

蔡壁如要求,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應該說清楚,這次的合併升格程序,是不是中央說了算?有沒有經過縣市議會同意?會不會挾公投完封的餘威,直接在年底前或臨時會修法闖關?身為民主進步黨黨主席的蔡英文,難道要搞成不民主又退步的政黨?

蔡壁如強調,縣市合併停看聽,鑑往知來才不會重蹈覆轍。2010年五都合併升格,至今已經過了11年,有沒有帶動鄰近縣市發展?有沒有因為規模擴大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內政部2012年提出短短4頁檢討報告,當時說要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劃法》都還沒修,現在還要為一個人的參選倉促修法,搞出第七都,恐怕錯上加錯。

縣市合併不該是誰說了算,有些國家還交付地方公投複決。反觀國內,卻充滿短視近利的風向,用選舉來綁架政策,犧牲國家長遠發展。蔡壁如委員要求盡快召開「行政區劃國是會議」,行政區劃需要整體國家戰略思考,各黨派代表、專家學者、地方民眾,有必要促膝長談、凝聚共識,一併檢討過去11年來6都合併升格的利弊得失。

民眾黨團認為,修法應從長計議、充分溝通取得共識,不能只修改《地方制度法》的一個字,也須考量《國土計畫法》與《財政收支劃分法》,讓相鄰的生活圈共享資源、協調分配,避免因人設事的粗暴修法,才能根本解決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