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碰券之亂如何解? 補貼老百姓,普惠小商家!
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因此編列111億元預算推出「酷碰券」,預計將於4月底發放並綁行動支付及敬老卡:政府補助1千元,總消費額度4千元,代表民眾必須自掏腰包3千元。經濟部希望藉此產生促進消費的加乘經濟效益,而限定行動支付方式,也是鼓勵使用行動支付工具,同時達到消費與防疫的多元政策目標。

對此,民眾黨團今日(20)由立委邱臣遠和蔡壁如共同召開記者會表達訴求:雨露均霑「補貼老百姓,普惠小商家」。現場也邀請到電子支付專家林坤正,以及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生忠等人,一起來探討酷碰券現行辦法可能產生的問題,並進一步建議更完善的替代方案。

這次酷碰券發放的規劃,眾多非現金支付的管道被排除了,包含會員數未滿100萬的電子支付業者「悠遊付」、人手一張的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和信用卡Visa、Master、JCB,,以及所有使用NFC感應的電子支付如Apple Pay, Google Pay(Android Pay)都出局!而目前台灣非現金支付佔38%,2月份信用卡2,184億元、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等)61.9億元,而電子支付(街口支付、LINE Pay等)管道是最少的,僅27.8億元。

民眾黨團認為,這是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相違背的,根據資策會「2019年行動支付大調查」的數據顯示,行動支付依賴度和偏好度雖然逐年增加,但消費者較常使用的交易方式,還是以實體信用卡為主,佔85.8%,遠高於行動支付的52.8%。行動支付包括「掃描條碼」跟「NFC感應」兩種支付技術,有近六成(58.7%)是使用「NFC感應」的行動支付技術。那麼「酷碰券」究竟是嘉惠實體商店,還是嘉惠「特定行動支付業者」?

蔡英文總統此前表示,酷碰券是振興階段不是紓困,既然是振興就應該雨露均霑,而非獨厚特定廠商。經濟部想要順便推動非現金社會,其實有很多種管道,現在用政府舉債來獨厚少數電子支付平台衝用戶數,恐成為本末倒置的作法。

民眾黨團認為,政府不應該設下高門檻圖利特定業者,甚至中資等外國廠商,而排除「悠遊付」等本土支付業者、扼殺電子票券新創業者;主張應直接將折扣交給消費者,讓民眾自由選擇電子支付平台,讓市場決定救哪些商家,振興庶民經濟,對產業升級有長期的價值。

民眾只要下載App,當消費者至實體店面消費,就可以把消費金額歸戶到個人,三個月活動結束後,或是每個月分階段結算,把消費的總額的25%,匯款到給個人帳戶;以這種消費回饋的方式,才可以真正為經濟點火!而App的開發可交由國家隊的關貿網路來做,技術難度並不高,應該一兩周內就可以上線。酷碰券的發放應該讓全台灣有稅籍登記的商家都可以參加,鼓勵誠實申報,擴大稅基。

政府既然是以「振興」為目的,就必須將對象設定為所有的商家,才能藉由發放酷碰券,促進民眾消費意願,進而反饋給商家,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回列表
回列表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