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不做的,在野黨來做!「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掌握產業實況

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部分台灣產品加徵32%「#對等關稅」,企業老闆、基層勞工都在等待政府出面帶領台灣因應貿易風暴,但3個月過去了,我們還是沒看到政府說明任何關稅談判細節,與政策補助方向,導致產業無法具體規畫營運策略,一天比一天焦慮。
民進黨不做的,讓台灣民眾黨來做!
4月22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共同召開在野領袖峰會,邀請前台大校長 #管中閔 擔任召集人,成立「#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以民間力量先行調查,掌握產業第一線實況,要來補足政府的不作為。
🔺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召集人 管中閔:
#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產業最大風險
台灣產業面對雙重壓力,一方面只能自行揣測課稅水準,無法具體規劃營運策略;另一方面無法預期政府政策,抑制了企業調整與投資的動能。尤其電子零組件與機械設備等出口導向型產業,對關稅不確定性特別敏感:
▹超過5成受訪廠商表示,直接或間接對美業務營收下滑、成本上升。
▹25%企業暫停增員計畫
▹23%考慮把部分產能移轉到海外
管中閔強調,產業可以因應挑戰,但難以在不確定的決策環境下運作。他呼籲政府儘速釐清政策方向,釋出清楚訊號,降低產業風險、穩定企業信心,為產業轉型與因應提供可預期的基礎。
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
▹匯率劇烈波動:台幣快速升值導致「賠錢出貨」,中小企業缺乏避險工具。
▹電價與綠電:工業電價3年累積漲幅達66%,加上綠電資源集中,中小企業無力競爭。
▹缺工與人才排擠:傳產面臨高科技「搶人」壓力,技術斷層持續擴大。
▹AI與綠色轉型門檻:中小企業面對技術、人力與資金多重門檻,難以轉型。
▹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廠商普遍不了解政府政策,資訊碎片化與流程繁瑣形成障礙。
根據以上五大問題,管中閔校長提出政策建議:
▹穩定匯率,避免台幣短期升值失控。
▹檢討能源政策: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輔導中小企業升級。
▹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簡化補助流程、整合技術資源,協助企業轉型。
▹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即時更新政府資訊並整合支援措施。
🔺國政基金會財經召集人 #林祖嘉:
傳產首當其衝,高科技難以倖免。
▹橡膠製品業與其他製造商衝擊最劇,超過6成預估營收縮水逾6成。
▹金屬製品、電力設備、塑膠與基本金屬業等加工產業普遍預期營收下滑。
▹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導向產業同樣無法倖免。
▹電子資通訊等外銷主力,雖在4、5月對美訂單大幅增長,但可能是美國廠商「提前備貨」效應,不代表無後續風險。
▹高科技產業4成廠商預估營收將明顯下滑,顯示關稅政策若延伸到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台灣整體出口結構恐將面臨深層衝擊。
林祖嘉指出,各國實際遭課徵的關稅高達25%至50%。若我方主張「從零開始談」,是否意圖將全面開放,政府必須清楚交代。他強調,任何關稅調整都須經立法院同意,協商若持續黑箱作業,恐難取得國會支持。
🔺國民黨立委 賴士葆:
政府談判資訊不透明 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政府以「涉密」為由未公布談判細節,相較日本首相石破茂清楚表示「日本汽車進口不可能零關稅」,台灣談判立場顯得消極。
▹央行有超過5800億美元外匯存底,具備穩定匯率與經濟的能力,卻沒能防止近期新台幣快速升值,造成中小企業承擔面臨出口與匯損雙重壓力。
▹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儘速向國人說明談判進度與潛在影響,並提出具體紓困與保護產業方案,同時考慮加速推動「還稅於民」,減緩企業與勞工的多重經濟壓力力。
🔺民眾黨立委 黃珊珊:
產業衝擊不能靠猜!政府關稅評估竟輸民間一大截
▹美國宣布對台加徵關稅以來,迄今完成衝擊評估的是民間單位,而非政府。
▹多個產業代表反映,如果台灣稅率高於日韓,加上近期匯率升值,將削弱出口競爭力。
▹行政院重大國際談判不容黑箱,應主動向立法院報告,保障產業意見表達權利。
🔺台灣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賴香伶:
減班休息應開放由勞工通報,政府不該不顧民生經濟只搞大罷免
▹行政機關在公聽會與委員會的報告僅有寥寥幾頁,看不出對民間意見的應對策略。
▹截至六月減班休息家數來到179家,相較四月的155家明顯攀升。
▹產業預估未來三個季度持續受影響,政府應該考慮開放勞工通報減班休息資訊。
◻️結論:民間已行動,政府不能繼續迴避監督
執政者應遵循《條約締結法》的制度精神,從談判初期就公開資訊、主動與國會溝通、納入產業意見,並釐清政策底線與衝擊評估。唯有透過制度性監督與透明決策,才能重建信任、穩定預期,為台灣的出口經濟與基層勞工撐起真正的保護傘。
減少不確定性,不是人民對政府的最高要求,而是政府應盡的最低責任。
民進黨不做的,讓台灣民眾黨來做!
4月22日,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共同召開在野領袖峰會,邀請前台大校長 #管中閔 擔任召集人,成立「#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以民間力量先行調查,掌握產業第一線實況,要來補足政府的不作為。
🔺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召集人 管中閔:
#政策不確定性已成產業最大風險
台灣產業面對雙重壓力,一方面只能自行揣測課稅水準,無法具體規劃營運策略;另一方面無法預期政府政策,抑制了企業調整與投資的動能。尤其電子零組件與機械設備等出口導向型產業,對關稅不確定性特別敏感:
▹超過5成受訪廠商表示,直接或間接對美業務營收下滑、成本上升。
▹25%企業暫停增員計畫
▹23%考慮把部分產能移轉到海外
管中閔強調,產業可以因應挑戰,但難以在不確定的決策環境下運作。他呼籲政府儘速釐清政策方向,釋出清楚訊號,降低產業風險、穩定企業信心,為產業轉型與因應提供可預期的基礎。
廠商面臨的主要困難:
▹匯率劇烈波動:台幣快速升值導致「賠錢出貨」,中小企業缺乏避險工具。
▹電價與綠電:工業電價3年累積漲幅達66%,加上綠電資源集中,中小企業無力競爭。
▹缺工與人才排擠:傳產面臨高科技「搶人」壓力,技術斷層持續擴大。
▹AI與綠色轉型門檻:中小企業面對技術、人力與資金多重門檻,難以轉型。
▹政府協助政策的資訊落差:廠商普遍不了解政府政策,資訊碎片化與流程繁瑣形成障礙。
根據以上五大問題,管中閔校長提出政策建議:
▹穩定匯率,避免台幣短期升值失控。
▹檢討能源政策: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擴大安定就業措施與勞工保障,輔導中小企業升級。
▹設立AI轉型專責單位:簡化補助流程、整合技術資源,協助企業轉型。
▹建立貿易協助單一窗口:即時更新政府資訊並整合支援措施。
🔺國政基金會財經召集人 #林祖嘉:
傳產首當其衝,高科技難以倖免。
▹橡膠製品業與其他製造商衝擊最劇,超過6成預估營收縮水逾6成。
▹金屬製品、電力設備、塑膠與基本金屬業等加工產業普遍預期營收下滑。
▹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出口導向產業同樣無法倖免。
▹電子資通訊等外銷主力,雖在4、5月對美訂單大幅增長,但可能是美國廠商「提前備貨」效應,不代表無後續風險。
▹高科技產業4成廠商預估營收將明顯下滑,顯示關稅政策若延伸到半導體及關鍵零組件,台灣整體出口結構恐將面臨深層衝擊。
林祖嘉指出,各國實際遭課徵的關稅高達25%至50%。若我方主張「從零開始談」,是否意圖將全面開放,政府必須清楚交代。他強調,任何關稅調整都須經立法院同意,協商若持續黑箱作業,恐難取得國會支持。
🔺國民黨立委 賴士葆:
政府談判資訊不透明 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政府以「涉密」為由未公布談判細節,相較日本首相石破茂清楚表示「日本汽車進口不可能零關稅」,台灣談判立場顯得消極。
▹央行有超過5800億美元外匯存底,具備穩定匯率與經濟的能力,卻沒能防止近期新台幣快速升值,造成中小企業承擔面臨出口與匯損雙重壓力。
▹呼籲行政院長卓榮泰,儘速向國人說明談判進度與潛在影響,並提出具體紓困與保護產業方案,同時考慮加速推動「還稅於民」,減緩企業與勞工的多重經濟壓力力。
🔺民眾黨立委 黃珊珊:
產業衝擊不能靠猜!政府關稅評估竟輸民間一大截
▹美國宣布對台加徵關稅以來,迄今完成衝擊評估的是民間單位,而非政府。
▹多個產業代表反映,如果台灣稅率高於日韓,加上近期匯率升值,將削弱出口競爭力。
▹行政院重大國際談判不容黑箱,應主動向立法院報告,保障產業意見表達權利。
🔺台灣民眾黨政策會執行長 賴香伶:
減班休息應開放由勞工通報,政府不該不顧民生經濟只搞大罷免
▹行政機關在公聽會與委員會的報告僅有寥寥幾頁,看不出對民間意見的應對策略。
▹截至六月減班休息家數來到179家,相較四月的155家明顯攀升。
▹產業預估未來三個季度持續受影響,政府應該考慮開放勞工通報減班休息資訊。
◻️結論:民間已行動,政府不能繼續迴避監督
執政者應遵循《條約締結法》的制度精神,從談判初期就公開資訊、主動與國會溝通、納入產業意見,並釐清政策底線與衝擊評估。唯有透過制度性監督與透明決策,才能重建信任、穩定預期,為台灣的出口經濟與基層勞工撐起真正的保護傘。
減少不確定性,不是人民對政府的最高要求,而是政府應盡的最低責任。
回列表
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