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之省思與展望」論壇
健康支出是對國民健康最重要的投資。

#健保 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制度,從我們出生到走向人生終點,都一直被健保照顧著。許多台灣人會向外國朋友驕傲地分享,在台灣,小病不用花大錢,重大疾病的治療負擔也遠低於多數國家。然而,健保制度即將邁入第30年,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生活型態快速轉變,我們不能只停留在過去的榮耀,忽視目前台灣面臨的醫療問題。

根據多項國際指標,台灣在平均壽命、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醫療可近性與品質等方面,仍有明顯進步空間;醫護人員長期承受高工時、低薪資的壓力,使年輕世代不願意投入醫療職場;健保支付機制中,固定點值與浮動點值爭議;台灣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例,遠低於OECD主要國家平均水準。這些問題長年未解,深深影響醫療服務品質。

來自醫界的 柯文哲 前主席認為:「要國民健康,就要醫護人員健康;要醫護人員健康,就要健保健康。」台灣民眾黨長期關注醫療改革,黨內有眾多來自公衛與醫護界的黨公職與專業夥伴,我們一直致力於推動健全的醫療政策,守護國人健康權益。

今天,台灣民眾黨舉辦「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之省思與展望」論壇,廣邀來自醫療機構、醫師、護理師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健保資源配置與財務制度的角度出發,探討支付制度面臨的挑戰,並回應高齡社會下未來健保制度的轉型需求。
論壇中,各界專家提出多項關鍵觀點:

🔹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 洪子仁 
健康支出應被視為強化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投資,呼籲政府應於2028年前,將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至8%以上。

🔹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 許立民 
健保是社會安全網的核心,能保障弱勢族群就醫權益,減輕家庭財務壓力。然而若不正視財務黑洞,健保制度將難以為繼。

🔹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 邱慧洳
部分醫院獲得的護理補助金未實際用於聘僱人力,倡議設立專門基金機制,並強化財務透明度與監督機制,確保薪資調整能確實進入護理人員口袋。

🔹 民眾黨立委 陳昭姿
政府不應自滿於「健保滿意度世界第一」的名聲,立法院凍結部分預算,正是為促使行政部門提出具體合理的健保改革方案。民眾黨已提出醫療法修法草案,訴求強化三班護病比制度,確保護理人力與病患照護品質。

針對目前健保財務短缺的問題,民眾黨主席 黃國昌也重申,在賴政府推動4100億特別條例時,我們主張應另增列至少370億預算,以補足健保財務缺口。唯有強化健保制度的財務結構,才能真正提升醫療品質,保障全民健康不被犧牲。

健保改革不能只是政策上的口號,我們必須實質改善醫療環境、真正支持醫護專業制度。台灣民眾黨相信,健康支出不是負擔,而是對國家未來最值得的投資。







回列表
回列表
回到頂部